该站点为演示性网站模板,不构成任何商业行为!

当前位置:

分时租赁首次获***政策认可 如何落地成*大疑虑?(
2017-06-23

6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以下简称“交通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两周。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特别指出,要鼓励分时租赁(也称汽车共享)发展,充分认识发展分时租赁的作用,科学确定分时租赁发展定位,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据了解,这是分时租赁**获得***政策的认可。

交通部数据显示,我国分时租赁企业目前共有40余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95%以上为新能源车辆。“分时租赁正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兴起,但服务能力不足、法规政策建设滞后、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分时租赁新模式发展亟待引导等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交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行业发展趋规范

“《意见》的发布,说明国家已开始认可和重视分时租赁这一新兴出行方式,有助于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小二租车CEO田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不仅为行业树立了信心,让运营企业今后有了更明确的发力方向,同时也让一些想要“浑水摸鱼”和“骗概念”的不良企业打消了念头,从而有效促使行业良性发展。

据了解,《意见》指出,各地要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化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

对此,富电集团董事长庞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一二三线城市,分时租赁在城市交通体系中都应是继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之后的公共出行补充。”

而植根于海南市场的小二租车则对分时租赁的定位有更多一层的理解。“在旅游城市中,分时租赁还应具有旅游自驾的主要功能,在价格更透明、计费更合理、使用更便捷的情况下,分时租赁将会成为游客旅游的**交通工具。”田松告诉记者。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则表示,城市交通体系中优先发展的是公共交通,共享汽车与网约车、出租车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替代私家车的作用,但它们本身仍属于非集约性的小汽车出行,虽鼓励发展,但应因地制宜,控制规模,这样才能构建健康的城市综合交通格局。

此外,针对运营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意见》提出,分时租赁经营者要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在运营过程中,分时租赁企业遇到的线上问题主要集中在汽车定位不准确、用户找车困难等,线下问题则集中在停车费昂贵、车辆易遭人为损坏等。

对此,《意见》明确,要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制度,强化车辆智能组织调配,动态优化车辆布局,并且要应用“电子围栏”技术,设立虚拟停车区域,引导用户有序停车,加强停车管理。分时租赁经营者还应具备线下运营服务能力,要通过运营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要建立完善车辆调度、维修、救援、回收机制和流程,同时还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政策落地需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停车费和划设专用停车位等措施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等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对于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的,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为运营企业提供了便利,尤其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的扶持政策,可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企业的运营风险。”田松进一步表示,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在国**识、国民使用习惯及偏好上进行有效引导,这样才能确保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他坦言,小二租车每日巡检上百辆共享汽车需要近百人的团队进行维护,运营成本非常高且难度较大。若有用户蓄意破坏车辆,由于短期车辆多次使用,加之各种其他干扰因素,很难认定责任发生原因和责任人,造成追责困难。

对此,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书鸿表示,租车人驾驶共享汽车发生了事故损害,法律责任如何认定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损害,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都应承担责任,即使保险公司能够对损害做出经济赔偿,上述的法律责任如何按责分配仍是问题。”

在庞雷看来,运营企业*为关注的是这些配套政策将如何落地的问题。“在欧美国家,政府会为分时租赁车辆提供免费停车场,中国也在探索停车费优惠等措施,但是具体谁来牵头做呢?《意见》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操作路径。”庞雷坦言,汽车牌照指标也是摆在运营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现如今这么多的分时租赁企业,有限的车辆指标到底该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呢?这也是有待细化的部分。”

此外,田松还建议,国家应对运营企业进行准入资格的把控和筛选,从而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建议优先考虑具有一年以上运营经验的企业参与到城市运营的市场化竞争中来。”

商业模式待摸索

随着共享经济的逐渐兴起,分时租赁也借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东风站上了投资风口,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利润生产链——出行、移动、共享、智能、金融、服务等,使得众多巨头在市场尚未成熟之际,不惜挥洒重金提前布局。

然而,分时租赁市场看似火热,实则危机重重,近日更是有声音质疑分时租赁仅是“虚假的繁荣”。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顾问陆盛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来看,分时租赁的盈利模式仍不清晰,只因处在投资风口之上,才获得了市场期待,但却未能真正激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据本报记者了解,国内分时租赁市场目前存在成立年限短、市场接受度低、资金需求量极大等特点,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偏弱,仅靠企业自我造血举步维艰。

值得关注的是,罗兰贝格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报告《汽车分时租赁如何在中国获得成功》(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正面临三大关键难点:一是中国出租车费相对较低、进一步压缩了汽车分时租赁的定价空间;二是消费者违章停车、交通违规等不当行为引发的管理问题推高了运营成本;三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依靠政府补贴,未能实现盈利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尽管挑战重重,《报告》结论仍认为,分时租赁企业*终可实现盈利。《报告》建议运营商将商业模式进行优化,例如明确目标客户、革新用户场景、改进与优化运营能力、与全价值链上的企业建立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大数字化能力的投资等。“汽车共享不应只是一种出行方式,而是一套完整的客户服务系统,涵盖客户用车的各种需求——购物、住宿、旅行与景点观光等,建议运营企业多关注‘车’以外的服务。”陆盛赟告诉本报记者。

而在田松看来,分时租赁不可仅被视为一种纯商业行为,特别是其对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的意义不应被低估。“分时租赁烧不烧钱?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谈到其商业模式,我更愿意考虑它是否真正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到时候再考虑商业模式也不迟。”

分时租赁是传统汽车租赁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以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

充电桩的话题一直在持续进行中,您对充电桩市场还有哪些期许、建议,可以参加2017年7月20-21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2017第二届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高峰论坛”,这是一场思维碰撞的盛会,希望这次会议给您带来无限的商机。

来源:中国能源报